2022-2023年度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之智慧城市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 作者:重庆同瑞久
  • 发表时间:2022-08-19

2022-2023年度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之智慧城市专项项目申报指南(图1)

重庆市科学技术局于2022年8月16日发布了《关于申报高新领域、社发领域2022—2023年度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点专项项目》的通知,本文重点汇编了智慧城市专项项目申报指南,供参考。


项目一:基于数字孪生的城市桥隧集群大流量交通主动管控关键技术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针对城市核心区大流量桥隧群运营风险研判难、管理决策难、应急处置难等问题,研发交通场景全要素数字孪生体构建技术、多源异构交通数据融合与孪生推演、数字孪生主动管控等关键技术,开发一体化数字孪生主动管控平台,开展多场景示范应用与效果评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与服务品质。


2.考核指标:

研发基于数字孪生的桥隧集群路段大流量主动交通管控平台1套,动态数据源接入种类不低于5类,主动交通管控技术集成不低于3种,交通数据集成融合与孪生再现准确率≥90%,交通预测准确率≥90%;发布多源数据融合管控相关地方标准不少于1项;在典型桥隧集群开展综合应用,长度不小于5km,示范路段通行能力提高10%以上、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交通事故率降低10%以上。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二:基于新城建的智慧道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当前智慧道路建设存在标准不统一、应用场景单一、与出行者动态交互不足等问题,研究智慧道路设计与建设技术、道路基础设施智慧感知技术,建立道路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数据融合推理知识图谱模型,开发智慧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形成智慧道路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成套技术,开展工程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研发智慧道路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成套技术1套;研发5G+AI边缘计算智能体,具备V2X通信能力,运算性能不低于3.0tops;开发山区智慧道路一体化管控平台,功能模块不少于5个,集成传感器不少于5类,系统响应时间小于3秒;编制智慧道路相关技术地方标准不少于1项;建设智慧道路示范工程1项,长度不小于5km,集成智慧道路相关技术不少于10项、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区县(园区)财政经费资助不低于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6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本项目以市区联动方式实施,由北碚区科技主管部门推荐申报。


项目三:内河枢纽港服役性能智能监测预警及高性能防护材料研发

1.拟解决问题:

针对长江上游大型枢纽港长期服役性能劣化快、服役性能智能监测能力不足等问题,开发内河枢纽港长期服役性能评价技术,研发内河枢纽港长期服役承载力智能监测预警技术及装备,开发码头下部结构高性能防护材料,搭建内河枢纽港长期服役性能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开展工程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建立防护涂层寿命预测模型及码头结构受力响应模型,模拟精度≥90%;构建码头长期服役承载力预警方法,预警前置时间不小于24h;开发适用于内河环境大型枢纽港下部结构高性能防护材料不少于2种;开发复杂服役环境下防护涂层损伤-钢构件锈蚀-结构受力弱化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同时接入结构监测点不少于1000个;开展大型枢纽港示范应用,高性能防护材料使用面积不小于1000m2。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四:山区高速公路建管养运智慧化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养护管理智能化程度不高、智慧化手段不足等问题,研究高速公路建管养运智慧化关键技术,研发高性能高速公路智能路侧感知设备,构建智慧高速公路云控平台,开展工程示范应用,提升高速公路交通通行服务水平和交通出行效率。


2.考核指标:

研发高性能高速公路智能路侧设备1套,实现信息采集和交互率≥95%;开发智慧高速公路云控平台1套,信息节点接入能力不低于100万个,可提供信息服务类型不少于6种,实现协同管控模式不少于3种;制定高速公路智慧化建管养运相关技术标准不少于5项;建设山区智慧高速公路应用示范路段不少于1处,长度不小于50公里,交通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交通事故率下降10%、路侧感知覆盖率100%、出行信息交互率100%。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采取公开竞争组织。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五:山区道路结冰全息预警与抗凝冰技术研发及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路面结冰预警系统存活率低、感知精度低、融除冰材料效率低等问题,研发基于全息环境感知的路面结冰状态监测技术及装置,研究道路凝冰短期预警技术,开发新型绿色抗凝冰材料,搭建路面结冰状态监测预警平台,开展工程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研发基于全息环境感知的路面结冰状态监测装置1套;开发基于全息环境感知的路面结冰状态监测及预警平台1套;研发新型绿色抗凝冰材料1种,降低路面结冰温度≥2°C;提出抗凝冰材料设计与施工工艺;工程应用示范不少于2个,应用面积不小于2000㎡,交通事故率降低30%以上。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六:山区道路结构长期服役性智能评价与提升技术研究及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山区地质复杂、高温降雨频发等环境因素导致道路服役性能劣化快、影响运输效率等问题,揭示路基路面复合结构服役性能演化和可靠性保障机理;提出路基路面长期服役性能定量测度和定性分析评价技术;开发路基路面长期服役性能一体化全断面智能检测装备;研发山区道路路基路面深层病害交通低扰无损探测与处治技术及装备,开展工程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建立路基路面状态演变模型和1:1足尺试验验证系统,模型试验验证系统长度≥50米;开发路基路面全断面智能检测设备1套;形成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成套技术1套,处治深度不小于10m;工程应用示范不少于2个,总长度不小于20km;非开挖处治面积不小于1000m2,施工速度比传统技术提升50%以上。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七:山区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安全前置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1.拟解决问题:

针对自然灾害影响下山区交通基础设施灾变安全预警范围小、误差率高、前置时间不足等问题,突破山区复杂立体交通基础设施时空信息无盲区透明视角采集与监测技术,开发交通基础设施沿线大范围、高效率的隐患靶区快速定位技术,建立典型自然灾害影响下的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前置预警模型,开发交通基础设施灾变动态超前预警技术,搭建山区交通基础设施重要节点结构安全预警平台,开展工程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建立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原型系统,包含道路边坡、桥梁、隧道等场景不少于4类,数字孪生场景面积≥3km2,立体交通场景精细化程度不低于实际原型的95%;开发自然灾害影响下的山区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安全超前预警系统,预警准确率≥85%,预警前置时间不小于24h;编制交通基础设施结构智能安全前置预警技术标准1项;工程应用示范不少于1个,总长度不小于10km。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八:基于数字孪生的内河港口建设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大水位差港口建设难度大、安全管理要求高、重大危险源精准识别困难等问题,开发内河大型货运港口建设重大危险源监测技术与装置,建立安全风险动态调控技术,开发内河大型港口建设智能化管控平台,开展工程应用示范,提升港口建设监管技术能力和水平。


2.考核指标:

研发内河大型港口建设智能化管控平台1套,集成动态数据源不少于4类,接入物联网感知设施不少于5类;制定内河港口建设智能化相关地方标准不少于2项;大型内河港口建设示范工程不少于1个,建设成本降低5%以上、建设工期缩短5%以上。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市级部门财政经费资助不低于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6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本项目以部门联动方式实施,由市交通局推荐申报。


项目九:面向重庆道路交通的车-路-云一体化融合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城市道路车-路-云一体化融合水平低、协同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开发路测感知目标跨域连续跟踪技术与装备,研发山地城市道路交通车-路-云一体化融合控制关键技术,建立车道级智能网联数字孪生导航系统,开发山地城市道路交通车-路-云一体化融合控制平台,开展工程示范应用,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控水平。


2.考核指标:

开发路测感知目标跨域连续跟踪技术与装备不少于3套;开发车道级智能网联数字孪生导航系统1套;开发山地城市道路交通车-路-云一体化融合控制平台1套,服务用户数量不少于5000个;工程示范区不少于2个,路测感知目标跨域连续跟踪准确率≥90%、交通流预测精度≥97%、平均车速提升20%以上、节能不低于9%。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十:复杂艰险山区高速公路三维智能勘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复杂艰险山区交通设施建设中溶洞、暗河等不良地质体勘察困难、信息掌握难、影响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等问题,建立公路工程典型不良地质三维模型,研发基于高清卫星遥感信息、地质钻孔信息、地形信息、岩土信息等多源信息融合的三维高清地质物探仿真技术,开发地质物探三维高清仿真模拟系统,实现断裂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地质体形态、规模快速勘察,开展工程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建立公路工程不良地质三维模型1个,模型仿真度≥90%;提出三维高清地质物探仿真技术1项;开发地质物探三维高清仿真建模软件1套,实现不良地质分辨率10m以内物性参数三维高清成像;断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溶洞的位置遥感勘察误差<20m,规模误差<30m;工程应用示范不少于2项,总长度不小于50km。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十一:道路路面病害智能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基于视频图像人工识别的道路养护病害识别技术存在效率低、识别准度较差,类病害量化测量计算困难路面风险源与病害信息的自动化识别、分类和管理不精准等问题,开发道路路面病害模块化采集装备,研究道路路面病害智能识别技术,建立道路路面病害智能化识别管理系统,开展工程应用示范,提升道路路面病害识别的准确度、工作效率,降低道路养护成本。


2.考核指标:

研发道路养护病害智能化识别管理系统1套、道路路面病害模块化采集装备1套,实现快速采集和识别道路路面各类病害、识别路面病害区域的具体位置、尺寸,病害区域的尺寸准确率不低于90%,路面病害识别的准确率不低于90%,病害类别识别准确率不低于85%;在道路养护工程进行示范应用,总长度不小于50km,降低人工检测成本不少于50万元、提高道路路面病害检测效率60%以上。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十二:山地生态智慧城市建设全域勘察与测绘保障技术体系研究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山地城市建设地下不良地质勘探、地下管网无损勘测、地下空间安全识别等技术难题,攻克山地密集地下空间精准探测和精细勘察关键技术;研发近浅地层结构DAS光纤精准探测及成像技术;开发基于DAS光纤探测的地下管线勘测成套技术;提出基于DAS光纤探测的隧道等地下空间振动事件定位识别技术,开发山地城市建设全域勘察与测绘平台,开展工程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提出山地城市近浅地下空间光纤探测关键技术,开发基于DAS光纤探测的山地城市近浅地层三维结构反演成像系统1套,0~60米地层深度内空间结构反演分辨率0.1m;开发基于DAS光纤探测的山地城市地下管线勘测系统1套,探测深度不小于20m;开发基于DAS光纤探测的地下隧道振动事件定位识别系统1套,响应频率0~50khz,定位精度不小于5m;编制基于DAS光纤探测的山地城市近浅地下空间勘测技术标准1项;工程应用示范不少于3项,其中山地城市地下管线勘测长度不小于5km、山地城市近浅地层三维结构探测面积不小于5万m2、隧道等地下空间振动监测长度不小于2km。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市级部门财政经费资助不低于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6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本项目以部门联动方式实施,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推荐申报。


项目十三: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技术集成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装配式建筑工厂人工成本高、信息反馈慢、产品质量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研发预制构件、部件及产品质量智能检测技术,装配式建筑工厂的智能监测技术,多源异构智能检测、监测数据融合技术及装配式建筑工厂运行状态评估技术;开展算法设计、技术研发、软件开发及设备集成及应用,提升装配式建筑工厂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开展工程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开发预制构件质量智能检测监测软件不少于2项,专用设备不少于2台(套),建立装配式建筑工厂运行状态评估体系1套,研发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智能制造管控平台1项,建设重庆市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厂不少于1个,提高产品质量检测效率70%以上,智能质量检测构件量不小于5万m3/年;编制地方标准1项;装配式建筑工程应用示范1项,装配率不小于80%。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十四:装配式建筑智能设计与生产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装配式建筑模块化与标准化不足、设计与工厂生产联动性差等问题,突破结构智能建模方法、结构整体智能多目标优化理论与算法、基于群体智能的预制构件零件全空间全时域避障理论、群体智能计算高效收敛方法等方法和算法瓶颈,形成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和构件智能设计与生产一体化技术,开展工程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开发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智能设计和优化系统1套,结构建模和优化效率比人工提高3倍以上;开发预制构件智能深化设计系统1套,深化设计效率比人工提高5倍以上;形成智能化数字化设计-生产一体化系统1套,缩短“设计-生产”周期30%以上;在不少于5个设计-生产-施工总承包一体化企业中进行应用,建筑面积不少于20万m2。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7.其他说明:无。


项目十五:山地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业化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山地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部品部件及装配式建造技术标准缺乏,全周期工业化设计、施工、管理、运维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开展市政工程适宜工业化部品部件及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开展设计、拼装等标准化技术研究;开展工程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形成工业化建造技术不少于5套;研发桥梁结构的新型轻量化小型化设计拆分、施工组装技术及工艺不少于3种,制定桥梁工业化建造技术标准/图集不少于4项;发布装配式隧道仰拱结构设计指南、建造技术规范各1项;制定市政管网工业化建造技术标准图集1项;工业化建造全过程应用示范工程不少于5个,新增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本项目以部门协同方式实施,由市住房城乡建委推荐申报。


项目十六:山区大跨拱桥智能建造与运维技术研发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复杂艰险环境下山区大跨拱桥智能建造难度大、建造风险高、建造与运维协同性差等问题,开展极度受限条件下大跨拱桥设计施工一体化方法研究,突破艰险复杂环境下大跨拱桥设计施工协同技术瓶颈;研发兼顾高空作业量和效率的大跨拱桥新型连接构造、悬拼技术与智能装备,攻克复杂恶劣条件下高空施工受限的难题;开展大跨拱桥全生命周期的服役状态智能感知与安全评估方法研究,开发基于数字孪生的大跨拱桥状态智能调控技术与系统,开展工程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建立兼顾施工的大跨拱桥一体化设计方法1套;研发大跨拱桥新型节段连接构造与环焊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不少于2项,减少高空作业时间40%以上,提高建造效率10%以上;提出拱桥施工状态识别技术1项,动态精准识别误差低于5%;建立基于数字孪生的大跨拱桥数字化仿真、智能控制与智慧运维系统1套;跨径不小于500m的山区大跨拱桥应用示范工程不少于3个,降低施工成本10%以上。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十七:山地城市长大隧道变形机制与施工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山地城市地形地质复杂、近接交叉线路条件下长大隧道施工开挖变形控制困难等问题,建立山地城市隧道多要素融合设计方法,研究既有线路的运营安全风险演化机制,开发透明三维可视化试验装置,开发新建城市隧道爆破施工超欠挖控制技术及监测装备,构建山地城市长大隧道施工智能控制技术体系,开展工程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开发透明可视化试验装置1套;建立新建隧道施工对近接既有隧道变形分析方法1套;研发新建城市隧道爆破施工超欠挖监测设备不少于2套,监测精度不小于5mm;编制山地城市长大隧道施工智能控制相关技术指南1项;典型隧道工程开展示范应用,长度不少于3km。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十八:工程施工脚手架安全智能监测及评估关键技术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工程施工脚手架安全隐患大、缺乏有效监测预警等问题,开展施工脚手架振动特性及损伤机理研究,提出有限信息条件下施工脚手架整体受力状态分析方法,研发工程施工脚手架智能监测软硬件系统,形成工程脚手架安全智能监测与评估关键技术,保障工程施工安全,开展工程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提出工程施工脚手架损伤识别与定位方法1项,识别精度达90%以上;应力、应变分析预测误差在10%以内;研发“施工脚手架智能监测系统”软、硬件产品各1套,实时预警准确率不低于95%;编制施工脚手架安全监测技术指南1部;工程应用示范项目不少于5个,工程总规模不小于20万m2。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十九:智能建造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关键技术及平台研发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建设项目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安装等环节中智能化技术应用协同不足、深度不够、集成困难等问题,研发精准作业行为分析识别技术和多元数据融合技术,开发集数字化设计协同系统、施工作业行为与施工管理行为信息化管理系统、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于一体的工程项目全过程数字化智能化管控平台,提高工程建设管控智能化水平。


2.考核指标:

研发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生产、施工协同作业智能建造管控平台1个及配套软件不少于3个,实现质量、安全、成本、进度管控全覆盖;编制相关地方标准不少于3项;工程示范应用项目不少于5个,总面积不少于20万m2,提高工程管理效率40%以上,降低管理成本20%以上。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本项目以部门协同方式实施,由市住房城乡建委推荐申报。


项目二十:预制模块化集成建筑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理论不完善、整体结构性能研究不充分,模块通用性不足,与生产、运输、安装衔接不足等问题,提出模块化集成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模块化集成建筑抗震机理与防护机制;研发预制模块化集成建筑空间异构连接技术;形成模块化建筑设计、生产、运输、安装一体化智能建造技术;开展低层模块化建筑的规模化推广与高层模块化建筑的集成示范。


2.考核指标:

提出模块化集成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方法1项;形成模块化建筑设计、生产、运输、安装一体化智能建造关键技术1项,提高建造效率30%以上;建立开发模块化建筑构件生产线不少于2个,产能不小于5万m³/年;制定预制模块化集成建筑建造行业、地方标准5项;集成示范应用工程不少于10个,覆盖低层、多层和高层建筑,实现经济效益不少于5000万元。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二十一:装配式木结构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装配式木结构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发展滞后、适宜性技术缺乏等问题,研发装配式木框架及墙板、楼板成套技术;建立装配式木结构质量控制及施工关键技术,提高装配式木结构质量,推动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应用。


2.考核指标:

研发装配式木框架成套技术1项;研发装配式墙板、楼板成套技术各1项;研发装配式木结构质量控制及施工技术1项;集成示范应用工程不少于3个,建筑面积不小于1万m2。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二十二:新型免模板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传统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存在部品部件体积大、占用建筑面积大、自重大、施工安装模板灵活度不足等问题,开展新型免模板钢混组合装配式结构体系研究,研发免模钢筋桁架楼承板;研究内外墙预制构件干法安装工艺;突破新型免模板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成套技术,开展工程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构建新型免拆模钢混组合装配式结构体系1套,钢-混组合结构柱、梁、节点比相同性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柱、梁、节点的横截面尺寸减少20%以上,混凝土用量减少20%以上;开发免模钢筋桁架楼承板以及免模钢-混组合结构体系,降低木模板用量不少于80%;建成新型钢-混组合结构钢部品、部件生产线1条,年产能不低于10万吨;建成免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全自动生产线1条,年产能不低于100万m2;工程应用示范项目不少于1项,面积不小于5万m2。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二十三: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空间结构安全智能监测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空间结构安全风险高、主要依赖不定期人工检测等问题,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发结构安全评估及智能预警关键技术,开发大跨度空间结构安全智能监测软硬系统,开展工程应用示范,保障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空间结构服役期安全。


2.考核指标:

开发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壳体结构健康监测智慧化处理软件系统不少于2套,软件子系统不少于4个;布设U型回路分布式应变光缆不少于1000m,每千米平均损耗不超过0.3dB;编制相关技术标准1部;工程应用示范项目不少于2个,空间结构跨径(直径)不小于90m,单项工程结构容积不小于25万m3。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二十四:复杂混凝土预制构件3D打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3D打印混凝土材料脆性大、构件形式单一等问题,研发含粗骨料高性能3D打印混凝土材料制备及纤维增韧技术;研究3D打印混凝土层间界面粘结性能及构件力学性能;构建结构设计与3D打印相融合的混凝土构件高效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开展工程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建立含粗骨料的3D打印混凝土材料组成设计方法1套;提出3D打印混凝土预制构件纤维增韧方法不少于2项,混凝土韧性提升30%以上;建立3D打印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模型及安全性能评价方法;编制混凝土构件3D打印技术指南1项;在市政、园林景观等不同场景应用不少于10种3D打印混凝土预制构件。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二十五:山区道路绿色低扰超薄罩面智慧养护技术研究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山区公路传统沥青混凝土超薄罩面层间黏结困难、早期病害易发等问题,开发高性能沥青混凝土超薄罩面材料,提出沥青混凝土超薄罩面材料工厂化生产工艺,建立现场交通低扰动养护施工方法,开展沥青超薄罩面智慧养护技术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开发高性能沥青超薄罩面材料1种,结构厚度不超过20mm;施工效率相较于普通沥青加铺层提高80%以上,摊铺后开放交通时间不超过2小时,减少碳排放40%以上;制定沥青超薄罩面材料标准化生产及低扰施工工艺,新增产值不低于1000万元;工程应用示范不少于1个,使用面积不小于2万m2。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二十六:新型路用临时物理隔离安全设施研发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传统道路中央隔离防护安全设施成本高、耐候性不足等问题,开发新型路用临时物理隔离安全设施,提出隔离设施快速安装、拆卸、运输工艺,研究临时物理隔离安全设施优化设置方法,提出隔离设施综合使用性能评价指标,降低道路交通物理隔离设施建设成本,开展工程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研发新型路用临时安全物理隔离设施不少于3种,护栏标准段、过渡段的阻挡范围不大于0.5m、缓冲加速度不大于200m/s2、导向范围10m×3.75m;示范工程不少于5段,总长度不小于10km,施工效率较传统隔离防护设施提高30%以上,节约投资30%以上。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二十七:新型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桥梁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体系不完善、组合结构高效建造技术缺乏等问题,研究负弯矩区钢-混连接技术、叠合板钢-混凝土组合梁构造形式及快速悬臂施工等技术,构建新型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桥梁技术体系,开展装配式桥梁工程应用示范,提升建设质量及建造效率。


2.考核指标:

形成新型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桥梁技术体系1套;编制相关地方技术标准不少于2项;组织实施投资10亿元以上示范桥梁工程不少于2个;投资相比钢结构桥梁用钢量降低50%以上,比传统桥梁结构形式降低造价不低于30%,节省工期50%以上。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二十八:山地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传统桥梁施工工艺难以适应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快速建造需求,研发山地城市大型轨道桥梁结构体系和智能建造关键技术,分析山地城市轨道桥梁多尺度装配式建造技术及空间稳定性能,开展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桥梁技术体系集成应用示范,实现轨道桥梁智能装配化建造工艺标准化,推动轨道桥梁装配式构件的工业化和智能化发展。


2.考核指标:

提出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装配式桥梁新型结构体系2种;轨道交通桥梁上部结构工厂化生产率不低于80%,降低劳动强度不低于60%,节能降耗不低于20%;升级打造轨道交通桥梁装配式建造基地1处;编制相关地方标准或图集不少于2项,形成市级工法1项;在轨道交通璧铜线等工程开展示范,长度不低于2km。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二十九:山地城市管线与市政桥隧智慧共建技术研究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山地城市市政管线与桥隧共建率低、共建技术缺乏、建设和运维成本高等问题,研发新型桥隧复合通道断面结构,构建过桥管线多级保护结构体系,提出新型复合通道与桥梁结构的智慧协同施工及安全性评估关键技术,开展工程应用示范,形成重庆特色的智慧综合管线建设标准。


2.考核指标:

提出新型桥隧复合通道断面结构不少于2种;提出新型复合通道与桥梁结构的智慧协同施工工法不少于2个;形成山地城市管线与市政桥隧智慧共建技术体系1套;编制地方标准2部;工程示范应用不少于2项,综合管线铺设长度不小于5km。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市级部门财政经费资助不低于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6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本项目以部门联动方式实施,由市住房城乡建委推荐申报。


项目三十: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特长越江隧道综合修建技术研究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长江水下岩层大断面铁路隧道盾构合理埋深确定困难,盾构机快速洞内组装、始发与拆解工艺复杂,盾构隧道管片渗漏水等问题,提出水下岩层大断面铁路盾构隧道合理埋深确定方法;研发越江铁路盾构隧道管片接缝构造与接缝防水技术;研发复杂地质条件大直径越江盾构机洞内始发、拆解工艺;提出复杂荷载作用下大直径盾构隧道盾构施工参数优化及沉降变形控制技术;开展工程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开发复杂山地城市水下岩层大断面铁路盾构隧道洞内组装、始发与拆解工艺1套;构建典型山地环境大断面越江盾构隧道施工与运营期的全过程安全监控体系;制定0.85MPa高水压裂隙岩层管片防水与沉降变形控制技术指南1项;形成相关市级工法不少于2项;示范工程隧道长度不少于10公里,工程施工速度提升10%,节约管理经费不低于15%。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三十一:综合管廊智慧运维技术研发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综合管廊运维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不足问题,建立综合管廊运维感知数据深度学习模型和知识图谱推理模型,提出BIM、GIS、IoT及管网数据等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构建面向全场景感知的综合管廊“感、传、算”智慧管理体系,开发基于物联网的综合管廊智慧运维管理平台,开展工程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建立综合管廊运维感知数据深度学习模型和知识图谱推理模型;开发综合管廊智慧运维监测及预警管理平台1个,功能模块不少于5个,平台响应时间小于5ms,集成传感器种类不少于8种;编制城市综合管廊智慧运维相关技术标准不少于2项;工程示范应用项目不少于1个,长度不小于10km。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区县(园区)财政经费资助不低于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6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本项目以市区联动方式实施,由重庆高新区科技主管部门推荐申报。


项目三十二:输电线路施工安全在线监控系统研究及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地形复杂、环境恶劣、通信覆盖差地区输电线施工安全风险高、监管困难等问题,开发复杂环境下多场景输电线施工网络通信技术,研发输电线施工基坑及输电线牵张放线在线监控设备,开发可视化施工监控平台和数据仓库,构建输电线施工风险预警模型,开展施工安全多隐患智能分析、风险评估和预警,开展工程应用示范,提升输电线路安全施工保障能力。


2.考核指标:

研制适用于输电线路野外施工安全监测设备不少于3种;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施工安全多隐患智能分析、风险评估和预警模型不少于3种,预警准确率不低于90%;构建输电线路施工在线监控平台1个,可同时接入监测点数不小于800个;工程应用示范项目不少于2项,线路总长度不小于20km。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三十三:超高压水射流硬岩快速智能掘进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在硬岩、极硬岩中的破岩困难、刀具磨耗数量大、设备使用寿命短、掘进作业效率低等问题,研究超高压磨料射流流场特性,揭示超高压磨料射流切割破碎硬岩机理,开发用于TBM的新型超高压磨料射流切割破岩装置,突破坚硬地层(f>10)开挖技术瓶颈,提升坚硬地层TBM掘进性能,开展工程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开发适用于坚硬围岩、不同断面的超高压磨料水射流掘进装置1套;切割硬岩(f>10)移动速度不小于0.5m/min,切割深度不低于500mm;在硬岩地层施工效率相较传统工法提升30%以上;开发超高压磨料射流快速掘进智能控制系统1套;形成超高压磨料射流硬岩掘进方法及施工工艺1套;开发超高压磨料射流硬岩掘进施工效果评价系统1套;工程应用示范项目不少于1项。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三十四:智能仿生攀爬监测机器人研发及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现有监测机器人对桥隧轨坝、建筑楼宇等基础设施的贴近观测稳定性不足、适应性不强等问题,研发抗电磁干扰的柔性触觉传感器件(阵列),研制攀爬状态感知调控防护一体化的智能仿生手足掌;开发结构安全隐患特征图像信息识别与预警系统;研发高负重比、强抗扰、长续航的结构表面智能仿生攀爬监测机器人,并开展工程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开发不同结构表面稳定攀附运动的仿生机器人不少于3类;研发具有电磁防护能力的铁磁纳米线仿生手足掌,触敏系数≥10、拉伸应变率≥120%、电磁屏蔽效能≥40dB;在3种以上工程对象(建筑、路桥隧轨、桁架结构、通信杆塔等)不同介质表面上,实现自适应攀爬,攀爬倾角≥85°、负重比≥3;开发智能仿生攀爬监测机器人控制系统,目标识别率≥95%,传输距离≥30m,监测效率提高50%以上;工程应用示范项目不少于3个,新增产值不低于1500。


3.资助强度及方式: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三十五:非接触式隧道瓦斯智能监测系统与装备研发

1.拟解决问题:

针对瓦斯传感器零点漂移、稳定可靠性不足等问题,研发隧道施工期复杂环境下瓦斯智能传感器监测精度控制技术,提出不稳定流通风条件下瓦斯绝对涌出量计算方法,研发隧道施工期复杂环境下瓦斯智能监测装备和监控预警系统,开展隧道、天然气输气管道、地下管廊等多场景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点测类瓦斯监测产品功耗<0.1w、误差真值±3%、响应时间≤500ms、精度≤0.01%Vol、工作温度-20~80℃;遥测类瓦斯监测产品测量距离>150m、响应时间≤500ms、误报率小于2%、工作时间>10h;开发隧道施工期复杂环境下瓦斯智能监测装备和监控预警系统1套;应用示范场景不少于3种,其中隧道示范应用长度不小于6km。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三十六:山地轨道交通设施智能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山地轨道交通构件生产制造工业化和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研发山地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管片、整体道床、盾构注浆等产品自动化智能生产技术,降低轨道交通工程地下空间劳动强度,提升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工业化生产水平,开展工程示范应用。


2.考核指标: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预制构件及盾构注浆等产品智能化工厂不少于1个,其中轨道交通预制构件智能化生产线不少于1条,配套智能化设备不低于3类;编制山地轨道交通预制构件材料相关地方标准或图集不少于3部;新增产值不低于5亿元。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三十七:山地城市交通能耗与排放实时智能监管与决策平台研发

1.拟解决问题:

针对交通能耗和排放影响因素多、测算过程复杂、监管难度大等问题,研究山地城市交通能耗及污染物排放影响规律,开发山地城市交通能耗及污染物排放全方位监测装备与平台,提出山地城市“全要素行驶条件”下交通能耗及污染物排放评估技术,提出交通行程调度优化技术,构建山地城市交通能耗及污染物实际排放评估标准体系,开展工程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开发山地城市交通能耗及污染物排放全方位监测装备不少于5种;形成实际行驶排放与能耗联网运行监管平台1个,平台监控节点数不少于100万;监控终端通讯制式兼容4G、5G;实时短行程能耗和排放量核算延时小于1分钟;车联网运行监管平台的能耗(CO2排放)模型核算结果准确度大于95%;CO、PN、NOx排放模型核算结果准确度分别大于90%、90%、85%;在重庆城区开展应用示范,交通有害污染物排放水平降低不小于3%。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三十八:电动公交车无线站台充电系统研发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新能源公交车大功率无线快速充电需求,研究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站台适应性敷设技术、车载端多拾取并联扩容技术、大功率磁场导引和电磁兼容技术,建设大型公交站台进出站路段无线充电系统,实现电动汽车运行过程动态无线充电,开展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开发电动公交车站无线充电技术及装置,无线充电效率不低于90%,平均充电速率不低于4度/分钟;建设公交车站无线充电工程不少于50个,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减少20%以上,车辆综合使用效率提升10%以上。

3.资助强度及方式: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三十九:智慧教育中智能化评价与个性化推荐技术研发及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面向素质教育智能化评价需求,以多种教学场景为背景,挖掘分析学生学习行为、认知建构、情感体验、思维变化、学业表现等多模态信息,构建教学相长的过程性、发展性、精准化评价体系;提出精准诊断学生学情的可解释认知追踪模型,突破学情数据分析、自动聚类分层、智能推荐等关键技术,支撑教师精准教学和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开展应用示范。


2.考核指标: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1套;形成学生学情多模态数据采集设备规范及标准1套;开发过程性、发展性、精准化综合素质评价系统1套,评价模型正确率、精确率大于90%、召回率低于15%;开发学生学情精准化画像系统1套,学生学情画像准确率>90%;开发学生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1套;开发学生学情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1套,学生低效机械性、重复性作业减少30%以上,教师作业布置及讲评针对性提升20%以上;示范学校不少于5所,覆盖初等、中等学校。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项目四十:面向教育4.0的教学知识图谱构建技术与应用

1.拟解决问题:

针对信息和智能时代下我国教育迈向教育4.0的过程种存在的教学模式、教学技术问题,研究基于图像、语音、文本等多模态特征识别、特征同步与融合技术,量化分析教学模式,识别教学规律;研究知识图谱构建与学习、知识演化与推理、认知表达等关键技术,挖掘认知规律,识别个体认知差异;开展应用示范,推动智能教育从“感知智能”迈入“认知智能”时代。


2.考核指标:

设计教学评估标准与评估指标;开发智慧课堂分析、智能测评、教学大数据评价等系统,建立8类以上画像模型及标签体系,图像特征识别准确率≥90%,语音识别准确率≥90%,文本识别准确率≥90%;示范学校不少于5所,覆盖初等、中等、高等学校。


3.资助强度及方式:

拟支持1项,市级财政经费资助不超过100万元,企业出资不低于300万元。


4.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5.组织方式:公开竞争。

6.申报条件: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合作。

7.其他说明:无。




随便看看:

  • 2023年重庆市软件人才培养能力建设项目申报条件
  • 2023年重庆市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专项融资产品贴息补助项目申报条件
  • 2024年重庆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遴选认定申报通知
  • 2023年重庆市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补贴项目申报条件
  • 2023年重庆市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支持计划项目申报通知
  • 2022年度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申报通知
  • 2023年重庆市软件公共服务平台绩效奖励项目申报条件
  • 2022年重庆市企业研发准备金补助资金申报通知
  • 2023年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软件企业绩效奖励项目申报条件
  • 重庆市2022年专精特新申报条件及申报通知
  • 申报通知